香港新聞網9月18日電(編輯 張依珊)近日,台北故宮博物院將鎮館之寶“翠玉白菜”、清院本《清明上河圖》等131件珍貴文物從台北下架,打包運到捷克,展開為期長達兩個多月的展覽。台灣“立委”批評,民進黨當局大搞“去中國化”,卻將這些文物拿來與外國交換政治權益,令人“歎為觀止”。
圖為在兩岸民間具有高人氣的“翠玉白菜”。圖源:台灣“中央社”
台灣“中時新聞網”17日發表一篇評論文章,作者是台“立委”蘇清泉。文章指出,故宮文物能在世界各地發揚光大,讓國際友人能夠親眼目睹中華文化精緻美麗的文物,或許能有宣揚文化的效用;但事實上,這些舉世稀珍的中華瑰寶,卻已變成民進黨用來與外國交易的“政治道具”,大家心中只有憂慮與憤怒。
文章表示,民進黨大搞“去中國化”,不光是在政治上,連唱大陸流行歌曲、使用大陸流行語,都會被網軍出征,妄圖割裂兩岸文化脈絡的司馬昭之心,眾人皆知,卻又在此時把故宮珍寶借展外國,把文化遺產拿來“和親”,如此“分裂”行為,令人“歎為觀止”。
文章質問,尤其,捷克邊境緊鄰當下發生戰事的俄烏兩國,把本是世界文化遺產的寶貝送到戰火威脅下的國家,民進黨當局把基本的文物安全考慮拋諸腦後,這到底是疏忽,還是有意製造故宮寶物被毀壞的機會?
文章回顧,民進黨當局損及故宮文物前科纍纍。2019年,顏真卿的《祭侄文稿》借展日本引發爭議,後續保管不明,真跡下落成謎,更遭人非議。2021到2022年間,“明弘治款嬌黃綠彩雙龍小碗”、“清康熙款暗龍白裡小黃瓷碗”、“清乾隆青花花卉盤”接連破損,事後調查報告不全,關鍵影片未留存,遭質疑文物被“狸貓換太子”。
3件2022年被曝出破損的文物:明朝弘治款嬌黃綠彩雙龍小碗”(左上)、“清朝康熙款暗龍白裡小黃瓷碗”(下);“清朝乾隆青花花卉盤”(右上)。圖源:台灣“中央社”
文章直言,台北故宮國寶在民進黨手中動輒運往外國展出,頻頻傳出毀壞、損失,也不見民進黨當局嚴厲追究,這些寶物早已沒了傳家寶的分量,更像是與外國博弈、交換的籌碼,呼籲台灣民眾要求台當局停止這種荒唐的行徑,勿讓台灣在文化界蒙羞,勿讓中華文化瑰寶毀在賣台政客的私心算計裡。
當地時間9月11日,台北故宮博物院“百年院慶”的首場海外特展“故宮文物百選及其故事”,在捷克國家博物館開幕,台外事部門負責人林佳龍、文化部門負責人李遠也現身捷克,大拼“文化外事”,揚言“象徵台灣文化外事活動邁入新里程”。
有分析指出,民進黨當局這番操作顯然包藏其“台獨”禍心。首先就是用這些中華文明的瑰寶來服務其所謂“台歐關係”的文化交流叙事;其次選址捷克進行所謂“交流”,更是想利用該國當前扮演的歐洲反華“先鋒”角色,來進一步離間中歐關係,從而向歐洲社會灌輸錯誤觀念。
然而,這些赴歐文物恰恰反映了兩岸同源的事實。台北故宮退休人員胡潤仁撰文直言,標榜“去中國化”的台當局,只能拿出代表中國文化的故宮文物來辦“台灣文化展”,反而自曝兩岸的一脈相承,證明兩岸人民之間還是有許多深厚的“斬不斷、理還亂”的民族認同,兩岸文化本是同源、同根、同種,證明“去中國化”是虛有其表的失敗,實在不必介意或在意,任誰去做都是枉然,應證了“船過水無痕”這句古諺。
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日前表示,包括故宮文物在內的歷史文化遺產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,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和共同記憶,兩岸同胞有責任保護好、傳承好。民進黨當局一方面極力推進“文化台獨”、“去中國化”,另一方面又大肆利用中華文化瑰寶進行謀“獨”操弄,行徑何其諷刺,嘴臉何其醜陋!正告民進黨當局,任何玷污、毀損國寶文物的行為,都將遭到全民族的一致譴責和歷史的無情審判。 (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