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被韓媒認證“詐騙之島”:1990年代電詐興起,2006年傳入韓國
2025-09-19  來源:无  

香港新聞網9月19日電(編輯 張依珊)台灣詐騙猖獗,受害金額遠超日韓,且台灣詐騙手法和跨境犯罪還蔓延到韓國及其他亞洲國家,乃至全世界,這引起了韓國媒體的關注,直呼台灣是詐騙試驗場,是“詐騙之島”。

圖為台灣街頭,香港中通社資料圖。

9月19日,《工商時報》、“TVBS新聞網”、“東森電視”等台媒都關注到《朝鮮日報》的一篇報道。這篇報道以“台灣網絡電信犯罪蔓延至韓國”為題,將台灣詐騙情形與手法與韓國小額支付詐騙的關係聯繫起來,展示台灣詐騙產業已形成“專業化”“全球化”的生態鏈。

《朝鮮日報》指出,據台灣和韓國警方統計,台灣每年因電信詐騙而損失的金額超500億元新台幣,遠高於韓國(約390億元新台幣),考慮到台灣人口(約2332萬)只有韓國人口(約5180萬)不到一半,因此台灣的人均損失預估將是韓國的近3倍,若和日本相比,台灣人均損失更高出近20倍,這讓台灣在國際社會被冠上“詐騙之島”稱號。

《朝鮮日報》還稱,台灣是最早出現電信詐騙的地區之一。1990年代末,隨著資訊科技產業快速發展,同時遭逢經濟衰退與青年失業潮,電信詐騙興起,在2000年代初蔓延全台。2004年,電信詐騙蔓延至日本,2006年傳入韓國。

“台灣數字資訊發達,很容易進行詐騙犯罪實驗。”台灣反詐軟件公司Gogolook首席運營官朱滿宇認為,“新的詐騙手法如果在台灣測試成功,就會散播到亞洲,最終蔓延到世界各地。”

近年來,台灣詐騙產業已形成“專業化”“全球化”的生態鏈,詐騙產業的規模化與不法所得大幅增長引發社會憂慮。聯合國今年4月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,台灣已成為東南亞網絡詐騙的重要樞紐。報告提及,台灣幫派組織已逐漸轉型投入網絡詐騙、線上賭博等犯罪活動,並擴展至境外,足跡涉及東南亞、中東等地區。

根據台“打詐儀表板”統計,去年全台發生詐騙案超22萬件,財損超1332億元新台幣。而台當局審計部門報告指出,雖修改相關條例加重詐騙刑責,但近6年判刑超過3年者只有0.2%。與此同時,台灣詐騙從業人數不斷上升,其中還有不少青少年。據悉,2023年台灣詐騙從業人數已達5萬人,今年估增長至6萬人,與台積電的7.6萬員工相去不遠;不僅如此,連“營收”增長幅度亦相近。台灣詐騙手法也層出不窮、“與時俱進”,比如近來“普發一萬元”話題,還未實施,就已出現詐騙網站。  (完)